党总支动态

红色影视 | 《唐山大地震》:灾难与真情

发布日期:2021-09-27 作者: 阅读:

电影简介

影片《唐山大地震》是根据张翎的小说《余震》改编而成。影片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,讲述了被灾难摧毁的李元妮一家,亲情聚散的故事。以32年的时间跨度,将幸存者在情感困境中挣扎与生存的痛苦向我们娓娓道来。


剧情摘要

痛苦抉择

1976年,7月的一个夜晚,方登与方达二人被父母哄着睡觉,父母也离开了屋子。可毫无征兆的大地震就在此时忽然到来,压死了父亲方大强,将两个孩子埋在同一块石板下。在只能救下一个孩子的痛苦抉择中,母亲李元妮最终选择了还能够说话的弟弟方达,放弃了姐姐方登。方登被误认为死亡,被匆匆送走,断了一条手臂的,被送去紧急救治。灾难中的离散,是32年的愧疚与怨恨。


崭新生活

幸运的是,方登并没有死。她清醒后,解放军将她救下后,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她。唐山大地震过后,方登随养父母离去。母亲的选择让她痛苦,不愿意回到家中。而失去了一只胳膊的方达则留在了痛苦的母亲身边。

多年后,方登考上了医学院,而方达高考失利,去了杭州闯荡。时过境迁,两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与孩子。灾难后的幸存者,迎来了崭新的生活。


再度重逢

汶川大地震的发生,让新的受难者不幸离别,却也离散的亲人有了重逢的机会。经历过地震灾难的方登与方达,不约而同的赶往了汶川帮助救灾。在灾难中,方登看见了为了让孩子活下来,痛下决心截去孩子双腿的母亲。

救灾的间隙中,方登与方达聊天,两人这才发现对方就是自己的亲人。方达请求方登回家看看。家中摆着父亲方大强与方登的遗照。李元妮见到活着的女儿,向她下跪道歉。而在桌上,放着灾难前一晚,方登想吃却没吃到的一个西红柿。23秒,32年,亲人终究是亲人。


经典片段

https://v.qq.com/x/cover/09jji0r6dgd980q/e0011q8qnd9.html

经典评论

“走出宏大叙事模式的《唐山大地震》,在个人经验的探寻和发现上,为现实主义创作开拓了新型道路。个人经验,体现着对世界、对社会的独立理解和认识,它经常逸出常识,也往往区别于共识。”

“《唐山大地震》片子展现的对亲情、情义的执着和坚持,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,都是很多唐山人最为看重,也最着力去做的。”

“眼泪和感动是观众看完《唐山大地震》的普遍感受,但影片留给人们的不是凄苦的悲情,而是温暖的核心,这也是观众对影片的基本结论。在尖锐的个人经验中,实现紧张关系的文化和解,这得益于影片对价值和意义的艰苦求证,通过32年人生历程的求证之路,人们发现真理其实如此贴近:亲人终究是亲人。原谅和被原谅仅仅在于心灵门扉的洞开,冰川一旦消融,依旧阳光灿烂。”

推荐理由

作为一部灾难片,唐山大地震的叙事并不如其他红色影片一般宏大。它更多的是对人的亲情以及情感的细腻刻画。方登的怨恨,李元妮的愧疚,王德清与董桂兰对方登无私的爱,方登与方达奔赴汶川救灾的决心,都让人落泪。

但在离散—重逢的主线之外,许多细节的设计也可以看到电影团队的巧思。唐山大地震与汶川大地震的前后呼应,穿插在主线中的社会变迁,如毛主席逝世,高考,下海经商,下岗再就业等小细节。这些是方登方达经历的生活,也是32年社会变迁的缩影。在这些细节烘托下的情感起伏,更是刻骨铭心。小处的亲情动人,大处的变迁感人。


观影感悟

看完这部影片感触,除了对亲情的感动,更是联想到了现实中的唐山大地震。影视永远是影视,经过艺术加工。现实中,有着许多多的人,像李元妮一样,在灾难中失去了自己的至亲。但往往没有那么幸运,有那个多年后再重逢的机会。但灾难之中仍有真情。

电影中有一个俯拍的画面令人感触良多,在受难者去寻求救助的大队上,解放军逆行进入灾区,寻找更多生的希望。在现实中的唐山大地震中,也衍生出了顽强的抗震精神。“公而忘私”、“患难与共”、“百折不挠”、“勇往直前”。电影中,李元妮一家用三十多年的时间重逢,现实中,唐山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出灾难。在坚强的意志下,灾难总会逝去,留下顽强的精神作为人们的支柱,被后人传唱。

 

地址: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必赢优惠y272net8教

联系电话:

学院办公室 聂主任 020-61787833 

学生工作办公室 韩主任 020-61784793

版权所有:Copyright © 必赢优惠y272net(China)-BinG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